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作为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性病艾滋病恐惧症干预研究机构,2020年8月底获得第三轮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干预研究项目,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相关研究项目的专业机构。这是继2017年第一轮艾滋病恐惧症特定人群干预项目和2019年第二轮干预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和核心数据,圆满完成相关任务目标后的再次征途。第三轮艾滋病恐惧症项目的研究人群范围和人数将进一步扩大,将结合过往有效经验,采用更加专业科学的方式去做更多针对性的干预研究,去验证目前针对不同恐惧源,不同恐惧痛苦程度的恐艾症特定人群提供更多样化更有效的脱恐路径。
第一轮恐艾症患者干预项目总结报告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性病艾滋病(含狂犬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恐惧症研究干预的实体社会组织。一直以严谨专业服务为工作态度,以包容理解接纳为基础,以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丰富的临床干预方法,获得了大量恐惧症患者成功脱恐的经验,同时也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和性病艾滋病防治行业内的良好口碑。
近年来,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疾控中心和公卫系统共同完成了艾滋病防治宣传及干预目标的任务,并且为数万名有记录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提供了科学脱恐干预指导服务,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和支持。2020年7月,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中心同成都市文广旅局签订合约,为全市从事文化,广电旅游服务行业的相关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这其中包含宾馆住宿、KTV及全市所有相关娱乐场所。2020年9月,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获得国家基金支持,将自2021年起,开始定点定区为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家属提供疾病防治辅助和心理支持服务。
为文化旅游娱乐行业提供的培训宣传资料
如下我们谈谈怎么利用经验去脱恐。对于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很多事实上是不应该走到目前的内心矛盾冲突剧烈心理障碍严重的这个地步。如果不是因为网络,可能大部分人绝不会有后续的故事。大部分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由于刺激以后,以求快速获得对应安全信号达到内心平衡,选择了网络了解艾滋病相关信息,最终因为没有足够稳定的知识体系,在最初的快速学习积累阶段,就因为网络上各种声音论点丧失了判断。网络上也许有99%的信息并没有错误,但是就那么1%的错误就会让我们产生精神和心理中毒,毕竟人性基本都是优先处理最坏的假设和结果,何况大家都是受到惊吓,又被网络二次荼毒的敏感人群。
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如果仅仅是在网络上有过搜索询问史不超过三天的恐惧倾向人群,其快速脱恐率非常高,超过三天后,在网络上看得越多,和其他恐友聊得越深,其刺激程度逐步加大,看似知识越学越多,甚至可以作为志愿者去指导他人,事实上受到矛盾冲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反而脱恐时间会延长,脱恐效果下降。网络也许很便捷,可以快速进行知识架构,但是如果这些架构里面有很多是矛盾的,是被人为杜撰的,是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是混乱的,这会加重恐友自身的不确定性,这时候“万一”这个词语就会开始在大脑里出现和被强化。
另外,由于网络缺乏真实的角色形象和身份,大部分网络交往是以网名作为代称,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度,无法以真实形象去交流沟通,没有办法形成最基础的链接,自然而然没有办法从最基础去搭建咨询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得到“没事”这个肯定的回答,甚至是发誓赌咒式的“你百之一万没问题”的肯定,也只能让恐艾者舒服一阵子,又会继续陷入下一轮的恐慌矛盾之中。双方彼此熟悉了解对方,信任感越强,阻抗越小,相对效果也就最好,这也是为什么面对面咨询的效果好于其他方式的原理了。
很多恐艾症恐友喜欢靠感觉,对于感觉我们可以称为个人经验,每个人都有个人经验,但是这个个人经验需建立在客观上那才是有效的。比如虾蟹这些很美味,回家应该走哪一条路。但如果没有吃过虾蟹,看起来长得像虫族,感觉很可怕,靠这个感觉谁能想到它们的美味?如果搬了新家,是否需要适应一阵子,才能熟悉这里的环境呢。如果单纯靠感觉,不靠参考去回家,也许很容易就迷路了。同理,大家没有过往的脱恐史,或者说从根本上还没有脱恐,个案也不能代表整个群体,那么是否可以说,脱恐不能靠自我的感觉(如我感觉多问几个人我就能够很快脱恐,一有症状我就感觉这是感染艾滋病的初期征兆等等,这些感觉反而抑制了正常的脱恐进度),而是靠过往数以万计的干预经验归纳总结,明确细节,梳理环节,针对不同的恐友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这个就是科学脱恐方法了。
在国家级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干预研究项目支持下,在针对所有持贫困证明人群都采取无偿干预服务援助的条件下,在十多年时间里如匠人一般一直坚守在性病艾滋病恐惧症的干预第一线,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这么多年完成了无数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从对无法改变不良习惯产生绝望,到最终彻底脱恐的案例,这些在进行严格信息保密后的有记录案例所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是我们能够确保我们中心绝大部分恐艾症患者能够正常脱恐的铁证。
2019年第三轮项目的公益援助个案的研究干预数据
【来源:恐艾干预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原创文章,作者:cdgjj,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honghai.com/3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