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增加40%是什么意思

名词“生物利用度” 是什么意思

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比例,它描述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及经过肝脏而到达体循环血液中的药量占口服剂量的百分比。包括生物利用程度与生物利用速度。

①生物利用的程度(EBA)系指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吸收药物总量的比值,用以衡量药物吸收程度的大小。可用两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之比来求算。

②生物利用的速度(RBA)反映了口服后血药浓度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幅度。主要决定于药物制剂的因素,如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剂型的溶出速率快,药物颗粒表面迅速溶出而扩散到肠黏膜,则血药浓度的峰值出现早,峰值的绝对值亦大。通常用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或用吸收速度常数来衡量药物吸收的快慢。

提出与发展

生物利用度这一概念在1945年就已被oser提出,60年代后由于发现一些药物制剂符合当时的药典规定,化学成分相同、含量相等,但用于动物和人体时,血药浓度和吸收速率不一样而屡次发生药剂生物利用度问题而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才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承认,如1968年澳大利亚生产的苯妥英钠片剂,病人服用疗效一致很好。

后来,有人将处方中的辅料CaSO4改为乳糖,其他未变,结果临床应用时连续发生中毒事件,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经研究发现,将处方中的CaSO4改为乳糖以后,压制的片剂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都大大提高,使血药浓度超过了最低中毒浓度,因此发生中毒事件,因此对其研究也日渐被人们重视。

生物利用度的体外研究一般口服药物的溶出度研究为其控制指标,如1970年的《美国药典》(USP)就规定了一些制剂需做体外溶出试验,作为控制生物利用度的指标,在以后的各国药典中越来越多收载的制剂需做体外溶出试验,《中国药典》自1975年版(二部)附录记录了片剂、胶囊剂和固体剂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1995年版已有半数以上的片剂及胶囊剂需做溶出度测定。

生物利用度体内研究通常是以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C-t曲线)下面积(AUC)和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峰浓度,峰值、Cmax)以及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达峰时间tmax)来表示。

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增加40%是什么意思

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什么

“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指该营养素被动物食入后,为小肠吸收并能参与代谢过程,机体所需营养质贮存在动物体内的部分占食入总量的比值,可分为相对利用率和绝对利用率.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利用率是一样吗

生物利用率(也叫生物利用度,fraction of 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度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药物的制剂因素和人体的生物因素都可以影响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F=(A/D)X100%。

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应该严格遵照医生或执业药师的指导,或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澳大利亚就发生过一起苯妥英钠因为生物利用度改变而引起的广泛中毒的案例。

生物利用率比吸收率更重要

高吸收率,一个非常吸引的名词。高吸收率意味着,吃同样多的东西我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但吸收率并不是评价某种食物好坏的全部。

比如,喝牛奶🥛补钙,钙的吸收率很高,但是真正能到骨头🦴的有多少呢?

所以,对于营养素的选择,除了看吸收率之外,还要看生物利用率!

对于某一营养素是否能对身体具有良好的功效,很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的化学结构以及营养素的配方。

营养素的化学结构会影响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吸收率很好理解。那什么是生物利用率呢?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能否识别出这些营养,并利用这些营养来促进新陈代谢。

如果营养素的化学结构越接近身体中的存在形式,其生物利用率就越高。

而生物利用率低️的营养素,即使有再高的吸收率,也许只会增加了身体的负担![衰]

要么增加了其在肾脏的排泄,要么停留在血液🩸中对身体带来伤害。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会说,吃保健品增加肝肾代谢负担了!!!

这里给大家看一下各种维生素推荐的化学结构。

因肝肾代谢障碍或维生素代谢途径障碍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可使用处方营养素(营养素的活化形式)

比如辅酶Q10,市面上的产品有两种化学结构,

一种是泛醌(Ubiquinone),

一种是泛醇(Ubiquinol)。

在人体血浆中️️%以上的辅酶Q10以泛醇的形式存在,所以泛醇补充剂会比泛醌补充剂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两者生物利用率可相差️倍之多。

另外,在产品配方上也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率与生物利用率!

比如钙补充剂的配方:

为了提高其吸收率,配方中会加入维生素D3;

而为了促进骨钙的形成,减少在动脉的堆积,配方中还会加入维生素K2。

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的消化率。例如,虾皮中富含钙、铁、锌等元素,但一般食用很难将它彻底嚼碎.导致消化率较低,因此其中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受到影响。

2、食物中营养素的存在形式。例如,同样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在海带当中,铁主要以不溶性的三价铁复合物存在,其生物利用率较低;而鸡心当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其生物利用率较高。

3、食物中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共存的状态。例如,在菠菜中由于草酸的存在,会与钙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使钙的生物利用率降低,而在牛奶中由于维生素D和乳糖的存在则促进了钙的吸收。

4、人体的需要状况与营养素的供应充足程度。在人体生理需求急迫或是食物供应不足时,许多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提高,反之在供应过量时便降低。

扩展资料

生物利用率是衡量药物、营养物质、膳食补充剂或功能性成分在机体内利用程度的参数。它受人体内被吸收及循环物质的量的影响。在试图精确阐明需要多少剂量才能带来理想的生理应答时,出现了生物利用率的问题。

食物中所存在的营养素往往并非人体直接可以利用的形式,而必须先经过消化、吸收和转化才能发挥其营养作用。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是指食品中某种营养素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在不同食品经不同加工烹调方式与不同食物成分同时摄入时,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会有很大差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利用率

什么是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一般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度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药物的制剂因素和人体的生物因素都可以影响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疗效,营养强化剂吸收的比率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素消化形式、相同营养素在体内浓度的大小、食物载体的组成以及同时摄人的某些药物等有关。另外,与个体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也有关。

原创文章,作者:成都落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honghai.com/35843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12:20
下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12:2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